College News & Spotlight

  • 2024.01.24 臺北榮民總醫院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工領域合作意向簽署儀式 _1_ _1_.JPG

    [ NYCU News ] Our university'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ector has signed an MOU with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o promote collaboration in clinical trials and field validation.

    On January 24, 2024,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and our university'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ector signed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marking the beginning of a substantial collaboration. In the future, several clinical cooperation projects will be launched progressively.

    Professor 林峻立, Dean of the Colle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Director of the Medical Device Innovation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Center at our university, will lead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our university'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ector and the Med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t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his partnership will closely integrate the capabilities of clinical hospitals to advance clinical trials and field collaborations, establish various medical data databases, and jointly develop medical devices with high clinical demand.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report: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more
  • 1703754510514.jpg

    [ NYCU News ] Showcasing expertise in new CT scanning technolog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nd real-time whole genome analysis techniques!

    陽明交大陳志成、創⽣醫電、北醫⽜道明⼤秀新型電腦斷層掃瞄、表⾯電漿共振、即時全基因分析技術實⼒!

    在INNOZONE的Roadshow發表會上,新藥開發與精準治療領域也有不少團隊值得關注。駱雨利教授團隊的奈米藥物傳遞平台,提⾼了結腸直腸癌與頭頸癌等難治癌症的治療效果;呂仁副研究員專注於解決感光細胞退化疾病,可讓病⼈視覺顯著恢復;江清泉副院⻑的兩相軟骨修復技術平台讓患者僅需接受⼀次⼿術,就達到修補軟骨的⽬標...
    報導連結:新創幫

    陽交⼤陳志成設計新型電腦斷層掃瞄儀,可提供新型診斷造影與免疫治療利⽤光⼦能量在進⾏淺層癌症或是術中放療的臨床應⽤,已經漸漸為成為趨勢。然⽽,由於受限於放射治療設備的不易取得以及臨床治療設備不⾒得適合⼩動物的現狀,這類新療法的放射免疫研究尚屬⼩眾。此外,研究⼈員很難取得合適的放射治療光源與設備,就算擁有⼀般的⼩型光源仍會受限於造影設備,很容易造成試驗的困難與試驗誤差,使得新療法的開發受到嚴重的阻礙,遑論後續的商業發展。陽明交通⼤學陳志成教授團隊開發的同軸微型多模態電腦斷層掃描儀基於X光和光學的多模態⼩動物影像診斷與治療系統,搭配不同的奈米製劑,透過國產穿透式特性輻射之雙靶材X光管作為X光源搭配sCMOS光學相機,適⽤於放射免疫治療前追蹤和功能性光學造影。

    該機台的另⼀個重要功能則是做為放射免疫治療的測試平台,經過解剖與功能性診斷影像確定腫瘤位置後,搭配特殊設計的X光限光器,進⼀步提供放射免疫治療應⽤於腫瘤治療與深層抑菌治療。陳志成表⽰,未來此套系統可提供多種的創新診斷造影與免疫治療⽅案,有望應⽤於腫瘤治療、抑制腫瘤移轉、抗⽣素失效後之深層抑菌、新藥開發和影像導引放射免疫治療等領域,為研究⼈員提供新技術開發平台或臨床前試驗⽤的測試平台,作為創新醫療技術開發的利器。
    more
  • 本院獲教育部113-114年雙語數位學伴計畫啟動公文.jpg

    [ NYCU News ] Our college has received the official document for the launch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Bilingual Digital Learning Buddy Program for the 113th to 114th academic years.

    more
  • 305963-980x653.jpg

    [ NYCU News ] Our research team has developed a graphene neural probe chip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hi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published i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本院研究團隊研發出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治療憂鬱症,並成功刊登國際期刊
    陽明交大表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陳右穎團隊,以其開發出的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技術,與國際醫材大廠亞培(Abbott)合作證實,深腦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可以顯著改善動物憂鬱行為。此項研究為憂鬱症的深腦刺激治療提供更多科學證據,有助進一步擬定治療策略,此研究已發布於《Neurobiology of Stress》。陳右穎團隊將晶片植入大腦多巴胺迴路之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腦區,進行深腦電刺激。結果發現,不僅觀察到動物的動機能力提升與憂鬱行為降低,其大腦磁振造影也顯示,多巴胺迴路功能連結強化;並確認以電刺激伏隔核,可促進腦內神經滋養因子生成,改善憂鬱症造成的神經細胞粒線體功能低落。
    陽明交大表示,此方法相較於目前台灣已核准的非侵入式磁刺激,更能長時間穩定治療與降低復發率。陳右穎進一步說明,本次試驗主要是釐清深腦電刺激治療憂鬱症的機轉,讓這項治療方法獲得更堅強的科學基礎。陳右穎表示,相較於其他臨床用刺激電極裝置,其開發的石墨烯探針晶片具有磁振造影相容性,能以三維腦影像立即觀察深腦電刺激影響的多個腦區活動,更能提供有效且具安全性的治療評估。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more
  • JSZ_5402-ok.jpg

    [ NYCU News ] The First in Taiwan: Nurturing International Cross-Disciplinary Talent in the Field of Light at NYCU's Institute of Biophotonics, Focusing on Medical Applications for Two Decades.

    全臺首家 匯聚照進醫療應用的「光」
    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 培育國際化跨域人才20載

    成立於2002年的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是全臺第一家專注於生醫光電的研究所,不
    僅握有許多先進關鍵技術,也積極化研為用、與國際鏈結,成為臺灣生醫光電人才
    的培育重鎮。郭文娟所長表示,生醫光電領域將在未來10年快速增長,整合性、跨
    領域科技的人才養成刻不容緩。

    延續兩兆雙星政策 全臺第一家生醫光電所
    與時間賽跑!生醫光電加乘AI輔助、臨床檢測發揮綜效
    與國際接軌!國際研究合作、外籍師資、落實英語表達
    生醫光電將迎10年快速進展  人才培育刻不容緩!
    郭文娟表示,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從一開始沒有自己的專任師資,逐年新聘各領域優秀師資加入,發展至今已成熟茁壯。在陽明交大完成合校後,所上已經開放雙邊課程的學分承認,還設立了生醫光電資跨域學程(BIT Program),以及數位醫療學士學位學程,目的就是同時為大學部的學生營造充分的跨領域學習環境。「希望在未來短期內,我們能夠持續強化既有的優勢研究領域,包括前瞻生醫影像與精準感測,並推動生醫結合光電、物理、化學及AI等跨領域新興科技及研究。」郭文娟說。在更長遠的未來,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希望透過強調在地連結、深化國際合作的方式,繼續精進創新基礎科學研究與轉型醫療光電及產業應用。「生醫光電領域有望在未來十年、乃至以後持續快速增長,而整合性之跨領域科技人才的培育,更顯得重要及刻不容緩。」郭文娟說。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吳育德分享,許多生醫光電所校友及師資,都為臺灣鑑識科學帶來新契機。例如曾偵辦過國內多起重大刑案、一手建立臺灣警界測謊系統的雲林縣警察局長林故廷,就是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的博士校友,也是陽明大學2020傑出校友。許多老師的研究專長也與之關聯,例如陳奕帆的研究應用涵括了毒品測定;除此之外,吳育德也投入深度偽造(Deep-Fake)、預防數位換臉犯罪的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修復、強化指紋的研究。

    林故廷畢業於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博士班,也是陽明大學2020傑出校友。(本圖由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提供)
    more
  • 1693299587848.jpg

    [ NYCU News ] Leading in the Field of Radiological Sciences for Medical Materials and Drug Development in Taiwan - National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Radiological Sciences

    引領臺灣放射科學領域醫材、藥物開發陽明交大醫放系醫學影像診療和放射科學專家搖籃

    成立於1990年的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是全臺首個培育醫學影像與放射科學人才的大學教育單位,為臺灣醫療機構注入具備放射專業的臨床人員,也培育高階研發人才,投入學術研究與醫材藥物開發產業。

    全臺最早成立系所  培育醫放高階人才
    扎實跨領域學習  多元選修更進階
    診斷/治療×醫材/藥物  研究題材廣
    未來出路多元  產學合作探職涯
    楊逢羿表示,醫放系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廣泛,包含在醫療機構中執行臨床業務的醫學放射師或醫學物理師,也有些學生前往中研院、中科院、原子能委員會或核能研究所等單位從事放射相關研究或業務,或是成為協助進出口通關作業與查緝工作的關務人員。查閱全臺醫放系的師資也能看到,選擇深造學術研究的陽明交大醫放系系友,已經成為引領下一代學子的重要力量。光是陽明交大醫放系本身的教師群中,就有5位教師為畢業系友。楊逢羿表示,近年來,也觀察到愈來愈多學生選擇前往業界就職。例如,有學生到台達電開發國產正子造影儀器,有學生到佳世達推動國產超音波儀器的開發,也有學生任職於質子治療的設備商,獲得外派至國外受訓,負責維護與銷售設備。為了強化學校與產業的連結,陽明交大醫放系也在2021年與投入核醫藥物開發的白金科技公司,以及致力於醫療影像與醫療資訊軟體的商之器科技公司簽署百萬獎助學金及多年期合作合約,共同培育人才與促進產業發展。其中,商之器科技公司還提供大四下學期學生、碩士班學生,前往實習3個月的機會,讓學生實際瞭解企業運作方式與就業環境,突破過往僅到臨床單位實習的傳統。楊逢羿表示,陽明交大醫放系致力為臺灣培育高階醫學影像診療與放射科學人才,期望推升臺灣整體醫療服務與技術,並帶動創新高階醫材與藥物的產業發展。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more
  • 2023.06.01.png

    [ NYCU News ] National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Biomedical and Engineering: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EMI.

    國內唯一醫事技術X醫學工程雙語學院
    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 EMI翻轉傳統高教

    跟隨國家「2030雙語政策」,教育部自2021年啟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致力於推動「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以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
    翻開教育部核定補助的41個重點培育學院清單,大多數學院為社會科學(含商管)、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生醫領域僅有6個學院,其中,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簡稱生醫工程學院),是唯一結合醫事技術與醫學工程的學院。
    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下設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生物醫學工程、生醫光電等系所,這些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教科書、論文、統計資料等皆以英語為主,擁有雙語能力是掌握第一手資訊、銜接國內外學術和產業的關鍵。
    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院在副校長蔚順華教授與院長林峻立教授的監督與規劃下,設立雙語計畫推動工作小組(簡稱工作小組),邀請醫放系副教授盧家鋒與助理教授高瑀絜擔任正、副召集人,並聘僱專案管理、教育專員與課程品管師各一名,積極推動雙語教育。
    盧家鋒說:「我們以『專業知識、批判思考、國際視野、有效溝通』為核心價值,展開了一系列在地化的雙語教育,期望培育出具有國際移動能力、國際競合力的專業生醫工程人才,並將校園打造成讓國際人才共融的雙語友善環境。」


    師生支持系統助攻EMI課程 
    EMI成翻轉高教契機 突破傳統教與學
    EMI修課人數搶先達標 師生回饋正向
    打造雙語學院環境 接軌國際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more
  • 博學大禮包112年起全校一、二年級博士生免學費。圖為示意圖-768x512.jpg

    [ NYCU News ] Valuing Advanced Research Talent: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troduces the "PhD Scholarship Package".

    重視高階研究人才 陽明交大推出「博」學大禮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繼111年推出大學部新生大禮包,網羅各類組優異學生之後。再度針對具有研發能量的高階研究人才,推出「博」學大禮包,博士生一、二年級學費全免,再加上產學合作或研究費,吸引有意願投入學術界的年輕人,加入陽明交大頂尖研究行列。
    出處: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新聞


    陽明交大林奇宏校長表示,博士級研究人才是國之棟樑,也是學術研究、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然而,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環境之變動、高科技產業飛速進展等因素,我們發現願意投身博士研究的青年學子越來越少。年輕人不願意投人頂尖研發行列,造成高階研發人才斷層,是嚴重的國安問題。陽明交大身為台灣頂尖大學之一,有義務與責任引領重視博士人才培育的氛圍。

    陽明交大教務長陳永昇表示,這個概念來自國外全額獎學金,博士生是我們學術研究上的重要工作夥伴,為鼓勵國內人才攻讀博士,減輕他們的壓力,讓研究與生活能平衡兼顧,陽明交大自112學年度起實施博士生一、二年級免學費方案,搭配論文指導教授之學術研究或產學合作計畫所提供的兼任計畫助理費,組合成全額獎學金(學費加生活費),以載育高階人才,也表達了我們重視、尊重、珍惜這群重要研究夥伴的態度。

     


    人才永遠是最好的投資,陽明交大重視、尊重、珍惜博士生,將他們視為重要的研究夥伴。


    112年起全校博士生將一體適用一、二年級免學費方案,開學前先繳交學費,學期中若未休退學,則頒以等值於全額學雜費之獎學金,藉以鼓勵更多優秀學生加入博士研究的行列,引領台灣高等教育持續深耕、茁壯。

    陽明交大表示,人才永遠是最好的投資,我們也將透過產學合作、國際交流、高教教學力培訓等,爭取這群研究夥伴的福利並且強化研究能力、國際行動力、與教學能力,培育未來國家的研發菁英。
    more
  • 圖片1 _1_.png

    [ NYCU News ] Pioneering in Asia: Integrating the "T Program" into the 6-Year Curriculum -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o Cultivate Experts in "Problem Solving with Technology".

    率先亞洲 6年制「DPT學程」 輔助科技納入必修陽明交大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系全方位培育「動作問題」解決專家

    人口老化日益嚴重,民眾健康意識抬頭,「物理治療」成為預防醫學與健康促進的重要角色。陽明交通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自1988年成立以來應趨勢需求與時俱進,為國內首創將「物理治療」與「輔助科技」結合的學系,2016年更為了讓物理治療師有獨當一面執業的領導能力,率先亞洲各國,轉型招生六年制物理治療學士學位課程(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並新增物理治療鑑別診斷、臨床決策分析等必修課程,以接軌國際。


    全臺首創物理治療+輔助科技學系
    導入工程、科技師資  實現復健精準醫療
    六年制物理治療教育  接軌國際
    凝聚師資  合作取得建教計畫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more
  • 1 _1_.png

    [ NYCU News ] COVID-19 Pandemic Heroes! Key Talent Pool in Precision Medicine,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Reproductive Medicine! National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Nurturing Advanced Medical Laboratory Prof

    新冠抗疫英雄!精準與再生醫療、生殖前瞻領域關鍵人才庫
    陽明交大醫技系 以「實作」孕育高階醫檢人才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簡稱醫技系)於1979年成立,是全臺國立大學中,繼臺大後第二個成立的醫技系,接
    著在1995年成立碩士班,2001成立博士班,是全臺第一個成立博士班的醫技系。已有超過40年歷史的醫技系,不僅為醫療機構、政府機關的檢驗單位加柴添薪,也為生技研發單位、生技醫藥研發公司持續注入新血。

    「醫學檢驗是以人為出發點,著重在疾病的實驗科學,課程包含解剖組織學、病理學、寄生蟲學、臨床鏡檢學、臨床生化
    學、臨床血液學、血庫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血清免疫學以及分子檢驗等等,雖然,現在有許多檢驗是機器全自動作業,
    但是醫檢師還是必須培養很敏銳的辨識能力,才能釐清不正常報告是患者本身的病況,或是儀器、人員操作不當等問題。」


    「實作」培育高階醫檢人才 國考合格率達8成
    癌症、代謝、感染症研究多元 助力學生擇其所愛 
    精準醫學、再生醫療、生殖醫學 未來最夯領域  醫檢師不可或缺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more
  • 1675151983814.jpg

    [ NYCU News ] Our institute'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CHATTOPADHYAY SUROJIT from India, has been granted permanent residency through the Plum Blossom Card.

    奈米科技人才-申獲永久居留證梅花卡
    來自印度的CHATTOPADHYAY SUROJIT教授,是一名物理學博士,學生都稱他SUR,專業領域為奈米科技技術(Nanotechnology),研究內容包含可用於癌症成像與治療、將不同光波轉換成電流之奈米材料等等。以治療癌症之奈米材料為例,透過將附有化學物質的奈米材料直接植入癌細胞,並以雷射光束照射加熱,可達破壞癌細胞之效。他所研究奈米材料,製作出紅外線轉換電流之光感應器,該奈米材料研究並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no Energy»。
    SUR同時在台灣還有2項發明專利,分別是「防偽標記的製作方法、檢測方法及其應用之防偽用具」與「檢測試紙的製作方法、使用方法以及用於該製造方法之藥物組合」,均是研究奈米應用之成果。任教於陽明交通大學生醫光電研究所的他,在任教期間獲頒優良教師榮耀,今年初並以「高級專業人才」身分,申獲外僑永久居留證「梅花卡」。
    在台研究及執教逾22年的SUR教授為人誠懇,熱於指導學生並分享研究成果,帶領團隊主持國科會及科技部研究計畫,目前執行「上轉換之鈣鈦礦工程混合,用於寬帶光電檢測和太陽能電池」,是目前能源市場最夯的應用技術,對台灣光電產業有卓著貢獻。SUR迄今發表百餘篇論文期刊、6冊專書章節,並於民國110年獲得陽明交通大學傑出教授的頭銜。
    報導連結出處:yahoo!新聞

    外僑永久居留證梅花卡(Permanent Residency“Plum Blossom”Card)核發對象是給國家級人才,或在台有重大投資、重大貢獻的外籍人士,鼓勵更多國際專業人才在台永久居留,不必在其外僑居留證(Alien Resident Certificate)有效期限內提出,須經審查會並由各專業領域專家學者審核通過後審可核發,得不受居留年限及天數之限制,有別於一般的外僑永久居留證申請(Alien Permanent Resident Certificate)。截至111年11月止,高級專業類核准人數共有187人、特殊貢獻類共有49人、投資移民類共有22人。
    more
  • 20221214.png

    [ NYCU News ] Building the Top Brand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 Technology Talent - National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urtures Next-Generation Innovator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Materials.

    打造健康福祉科技人力第一品牌-陽明交大醫工系孵育下世代創新醫材領航者

    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是全臺國立大學中首個具有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至今已有近40年歷史,擁有兼具工程學核心與基礎醫學的課程,讓學生進入臨床實地尋找醫療痛點, ​​並攜手產業共同研發醫材,持續讓學生如沃土中的種子般發芽茁壯,成為國內相關科系的標竿。

    橋接工程與生物醫學 打破醫師與工程師間的高牆
    生醫電子、生物力學、生醫材料  三大領域教師 引領人才豐厚產業
    教學合作醫院  深化臨床需求與創新研發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https://news.gbimonthly.com/tw/article/show.php?num=55133


     
    more